如果有人免費在你家院子里建個小花園,肯定大家都搶著要,但如果建個“污水池”呢?在惠州市博羅縣柏塘鎮平南村,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先后建起了8座“小花園”污水處理設施。村民對這種新事物也經歷了由開頭的抗拒到接受,再到搶著要求建設的過程。
本報記者近日在惠州、韶關、云浮等地的村莊走訪發現,許多曾經的污水排放處如今已被美人蕉、睡蓮等植物覆蓋。新型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項目讓許多農村衛生死角一舉變身為美麗的小花圃。
污水直排 容易污染各類水源
平南村村委會主任鄒金靈告訴記者,平南村有5個村民小組,170戶834人。村里的環境衛生條件普遍較差,生活污水隨意排放,村里也缺乏更好的處理辦法。
一位長期關注粵北落后山區生活污水處理的學者對農村污水未曾治理之前的現狀進行過總結:“有些村莊沒有自來水,有些村莊把污水往外潑,有些村莊把污水自排入河溝溪流。這些村莊的污水來源廣,除了家庭清潔、生活使用、生活垃圾堆放產生的污水外,還有因養豬、土廁所等因素產生。污水來源多而分散,較難集中處理。”
這些未經處理的農村污水一旦流到附近的河流、小溪、池塘中,很容易污染各類水源,同時也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的各種疾病的流行與發生。
村民態度 從抗拒到主動求建
去年下半年,博羅縣選擇在平南村進行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由上級撥款與地方配套相結合,出資在該村的練屋和黃屋兩個村民小組進行水環境生態整治試點建設。
由于每建設一處人工濕地,就需要占用幾平方米土地,加上聽說是處理污水,剛開始村民都比較排斥。建設方于是先在村委會門前建一個濕地做示范,然后加大入戶宣傳力度,鼓勵村民參與建設。每個參與施工的村民還拿到了100元/日工錢。
在一個由四戶毛姓人家組成的小片房前看到,只有四五個平方米的人工濕地就建在院子最北端,綠色花卉植物非常顯眼。生活污水通過管網、溝渠,排進人工濕地,再從旁邊的樹林中流出時,已經變成一汪清水。原本反對建設的村民后悔了,主動找到建設方,希望也能在他們家門前加建一座人工濕地。
政府投入 8個濕地項目共70萬元
去年底,平南村首批8座分散式微型人工濕地建成后不久,惠州市環保部門對該村污水處理排放指標進行了檢測,平南村每座人工濕地排放的水都達到了相應的排放標準。
博羅縣環保局副局長陳志德告訴記者,平南村這8個示范性濕地項目花費為70萬元。“目前國家鼓勵農村進行環境整治,每年都有多種專項資金可申請。關鍵是要有立竿見影的項目。”
無臭無味 植物正常生長即可治污
這類農村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大部分表面看不到水,更沒有任何臭味。
這種微型人工濕地系統是一種無需動力、加藥,主要靠濕地植物、微生物等凈化水質的污水處理設施。表面是碎石沙礫,下面是泥土,然后是過濾層、管道層,水面不會上升到碎石上面。只要上面的植物正常生長,濕地就可以正常運作,維護成本低,非常節約高效。
需求廣泛韶關云浮均建微濕地
去年,《廣東省農村環境保護行動計劃(2014-2017年)》出臺,制訂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措施和方案。記者在韶關、云浮等地的村莊走訪時發現,這類微濕地治水項目正在各地鋪開。
在韶關市曲江區羅坑鎮,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項目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該項目總共建成污水收集管道2500米,建成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池1座,日處理污水量300多噸。
在郁南縣,目前連灘鎮蘭寨村、都城鎮夏襲村、建城鎮地心村等20條村的污水處理系統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云浮市明確提出到2020年,力爭率先建成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區。
據監測,郁南縣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污水排放達到國家排放標準,每年可減少污水直排江河400多萬噸。通過有效治理,確保了農村污水處理率100%,村莊保潔率100%,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達90%以上,基本實現污水凈化、村莊綠化。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