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巔的江河之母 |
青藏高原一直被描述成一幅降水稀少、缺水干旱、蒼茫遼闊的荒漠景象。但根據(jù)科學家的調查發(fā)現(xiàn),青藏高原不僅是中國湖泊最密集的地方,而且也是世界上最罕見、最壯麗的湖泊密集帶之一。我國大于10km2的湖泊有581 個, 總面積68 671.58km2, 總儲水量7550.88 億m3, 其中淡水湖儲水量2350.19 億m3,咸水湖儲水量4614.13 億m3,鹵水鹽湖儲水量586.59 億m3。在青藏高原,大于10km2 的淡水湖72 個,湖水面積6198.3km2, 儲水量約為1062.69 億m3; 咸水湖169 個, 湖水面積22 576.3km2,儲水量4135.89 億m3;鹵水鹽湖110 個,湖水面積7777.7km2,儲水量約為516.82 億m3。而素有“中國水鄉(xiāng)”之稱的東部平原 ( 包括聞名全國的五大淡水湖) ,共有湖泊117 個,是青藏高原湖泊數(shù)量的1/3,湖泊面積19 277km2,儲水量約為718 億m3,僅為青藏高原湖泊儲水量的13%。無論是面積、湖泊數(shù)量,還是儲水量,“中國水鄉(xiāng)”的東部平原都無法和青藏高原相媲美。
由于特殊的地質地貌,青藏高原成為我國濕地資源最為豐富的區(qū)域。青藏高原濕地是我國特有的高寒濕地,分布在海拔3300m 以上。由于氣候高寒,凍土發(fā)育,現(xiàn)代冰川的冰雪融水補給充足,青藏高原分布有大面積沼澤和湖群洼地,這些濕地不但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fā)源地,而且也是恒河、湄公河和印度河等一些國際河流的發(fā)源地,素有“江河源”之稱,被譽為“中華水塔”。
長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北麓各拉丹東雪山,在源頭稱沱沱河,主要支流有楚瑪爾河、布曲、當曲、聶恰曲等,年平均徑流量為177 億m3;黃河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雪山,主要支流有多曲、熱曲等,年均徑流量可達232 億m3;瀾滄江發(fā)源于雜多縣雜青鄉(xiāng)的果宗木查雪山,年均徑流量為107 億m3。源區(qū)湖泊濕地總面積在10 000km2 以上,其中國際重要濕地扎陵湖濕地和鄂陵湖濕
地是黃河干流上最大的兩個淡水湖,具有巨大的調節(jié)水量功能。青藏高原對全球變化非常敏感,其升溫早于和高于全球平均值,是全球變化的“啟動器”和“放大器”,其環(huán)境變化不但影響本身及周邊地區(qū),而且對全球環(huán)境變動具有深刻影響。因此,青藏高寒濕地對涵養(yǎng)水源、調節(jié)全球氣候變化有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