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資源分布有效開展科學保護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長江流域是我國的經濟核心區,但由于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自然資源利用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間沖突最為激烈的地區之一。在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下,我們開展了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與優先保護規劃的研究,為更好地保護和恢復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對長江流域內的地形、氣候、水系、土壤、水資源、生態系統類型、人口、城市、交通體系進行系統調查,我們確定了包括熊貓、滇金絲猴等重要保護動植物物種,收集了物種分布信息并建立數據庫,明確了物種空間分布。
調查顯示,長江流域內高等維管束植物有1萬余種,其中重要保護植物574種,主要分布于長江上游的金沙江、岷江上游等地區;哺乳動物280種,其中珍稀瀕危哺乳動物146種,重點分布于橫斷山區、川西高原、云貴高原、秦巴山區等地;鳥類762種,約占全國鳥類物種總數的62%,其中珍稀瀕危鳥類153種,集中分布于岷山山系、鄱陽湖濕地等山區或濕地;兩棲動物145種,其中珍稀瀕危兩棲動物55種,主要分布于橫斷山區、貴州中北部、皖南山區等3個區域;爬行動物166種,其中珍稀瀕危動物87種,在長江流域分布比較均勻。以重要保護物種的分布格局以及所受威脅狀況為基礎,專家對動物、植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提出了共計28個保護優先區。
如何科學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目前,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受威脅因素眾多,如居民活動、交通道路修建、旅游開發、環境污染、礦產開發,以及地質、地震、洪澇災害等。通過對優先保護區進行威脅分析,結合目前的保護現狀,我們總結出一套保護對策與建議:如加強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資源的調查與受威脅狀況評價,以優先保護區為重點,開展系統的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分析與評估主要受保護對象受威脅狀況;以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及優先區為基礎,建設保護區群,提高自然保護區的保護效果;加強大熊貓、雪豹、黑頸鶴、江豚等優先物種保護區建設;加強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控制水環境污染;預防重大水利工程、交通網絡、資源開發等工程建設對生物多樣性的不利影響;保障生態用水,加強大壩洄游通道的建設;加強優先區旅游與礦產資源開發的管理等。 歐陽志云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