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聊齋(八十六)
——土地沙化與環境不宜
央視新聞近日報導,國家林業局發布權威消息,我國土地沙化治理有所改善,“根據監測結果顯示,截止2014年,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是261.1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的27.20%,沙化土地面積172.1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7.93%;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面積30.03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3.12%。實際有效治理的沙化土地面積是20.37萬平方公里。”(2015-12-29 11:42:00 來源:央廣網)。
“總的來說,這次監測結果與上一次,也就是2009年那次相比,有明顯好轉,呈現整體遏制、持續縮減、功能增強的良好態勢。具體來說,荒漠化和沙化面積持續減少,荒漠化和沙化的程度繼續減輕。另外,沙區植被的狀況進一步好轉,區域風沙天氣明顯好轉,林沙產業快速發展。”(2015-12-29 11:42:00 來源:央廣網)
“但我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依然十分嚴重,保護和治理任務依然嚴峻。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別占國土面積的1/4以上和1/6以上,已成為我國最為嚴重的生態問題。”(2015-12-29 11:42:00 來源:央廣網)
猜測依據可能是林業一類調查的數據及其情況分析。首先我高興,我國土地沙化與“2009年那次相比,有明顯好轉,呈現整體遏制、持續縮減、功能增強的良好態勢。”這說明我國擁有的綠色植被面積,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生化轉化消除空氣中、土壤中不宜人體生命健康物質的能力,都在增強或已發揮令人欣喜的良好態勢。但是,我也疑惑,2015年的環境給人的感覺要比2009年更加擔憂,特別是影響人們呼吸的霧霾天氣。這是一個需要辯證的問題,有可能我們的監測不太準確,也有可能是國土面積上經濟規模發展的勢頭太強,擬污降污科學技術跟不上,才導致了國人甚至鄰國都不愿意面對的環境污染問題。對于一個致力于環境改善的工作者,聽到“空氣嚴重污,不宜外出活動”時,心里特別不是滋味兒。還有,在網上看到“日本為了消除跨境污染,愿意無嘗援助中國植樹造林”,真的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所以看到國家發布這樣的信息和分析,心里的感受,和打翻了五味瓶一樣,難受的很。
不知道人們為什么要把霧和霾連系在一起,是因為它們類似嗎,實際上應該說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就如香椿和白椿,都叫椿,卻相去很遠。霧,按中國傳統文化解釋,應該是環境濕度過大,水汽蒸騰形成的小分子水團對光線折射造成的視物感覺。而霾則是物質離子在空中飛舞時對光線產生折射的一種現象。霧和霾不能混為一談,霧在氣溫升高時,可以升到空中成為云,遇冷空氣凝結就是雨,是水循環的一種方式,對人畜及存在的生命無毒無害,某種情況下還會讓生命生理得以緩沖,有輕松愉快的感覺。霾是環境中漂浮顆粒物過剩的現象,對所有生命存在都是有害的,其危害程度的大小,取決于漂浮物的性質,以及它和其它存在成分重新組合后的性質,如有些重金屬被吸入人體后,和體夜化學合成后的物質性質,和空氣中水分合成后,形成不同酸堿度的物質粘附到生命體表,對生命造成的影響等等。霾會隨著空氣壓力的大小或減排力度的大小產生變化,真正的消除只能由植物的光合作用來完成,生態循環是物質循環的重要基礎。
土地沙化程度應該和霾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沙塵暴不管到哪兒都會讓人感覺視物不清。土地沙化面積萎縮,就意味著沙塵的減少,就意味著綠色植被的增加,就意味著霾的程度會減輕和頻率會減少,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合成生命載體時,會固定一部分游蕩在空氣中的漂浮顆粒物,每一種植物都會有不同的需要,不確定是那一種或那幾種,但植物種類多了,漂浮在空中的所有顆粒,都有可能被利用被固定。人和植物有著絕對的牽連,身體增長離不開,活動能量離不開,生理調節離不開。利用植物生命活動的產物,對人來說是一種天然的饋贈,是人類智慧和能力無法完成的生命營養。就如我們面對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無法根除一樣。
一個民族的復興發展靠的是文明支撐,而文明的創造堅守繼承發揚廣大,靠的是國民健康的肌體和意識,但如果沒有宜居的環境,一切都只能會是空中樓閣。所有的發展都是為了民生,沒有了民生,談何實力,談何國富民強。植樹造林是一個從新中國成立就倡導的發展課題,但從目前的環境形勢看,她的發展是落后于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突出表現在水污染,水短缺,空氣污染,土壤污染。如果不這樣解釋,還會有更好的答案嗎?
生態是一個只能關注和尊重的問題,要是把它看成一個可有可無的生活問題,不善待不呵護不讓它們繁榮昌盛,回饋給大家的肯定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