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和十分關心濕地保護工作,并就濕地保護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慎砍樹、不填湖,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指出,華北地區缺水問題本來就很嚴重,如果再不重視保護好涵養水源的森林、湖泊、濕地等生態空間,再繼續超采地下水,自然報復的力度會更大。他強調,要成片建設森林,恢復濕地。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會議上指出,水稀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涵養水源的生態空間大面積減少,盛水的“盆”越來越小,降水存不下、留不住。濕地、湖泊都是盛水的“盆”,具有涵養水量、蓄洪防澇、凈化水質和空氣的功能。1990年到2000年,全國濕地減少5萬多平方公里,近10年又減少3.4萬平方公里。要實施湖泊濕地保護修復工程,采取硬措施,制止繼續圍墾占用湖泊濕地的行為,對有條件恢復的湖泊濕地要退耕還湖還濕。要統籌永定河、潮白河上下游用水,進行中小河流綜合治理等對策,要考慮把白洋淀再恢復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濕地保護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全面闡述了濕地保護與維護我國淡水安全、物種安全、生態安全的緊密聯系,深刻分析了我國濕地不斷萎縮的嚴峻形勢,科學提出了濕地保護與恢復應當堅持的理念和方法,為全國濕地保護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入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站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積極恢復并擴大濕地面積,不斷增強濕地多種服務功能,大力增進人民福祉。
濕地對維護自然生態平衡、保障人類生存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濕地問題為什么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如此多的關注和重視呢?通過認真學習,我們認為,這主要是由它獨特的功能和巨大的作用決定的。
第一,濕地關乎人類文明興衰。濕地最主要的構成要素是水。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是人類以及所有生物存在的生命資源。正是有了濕地的養育與呵護,人類才能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生生不息。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濕地的變遷史。四大古文明都發源于水草豐美、生態良好的大河流域,許多人類文明也都隨著濕地的破壞而消亡或轉移。歷史上,羅布泊是一個綠樹環繞、河流清澈、牛馬成群的生命綠洲。公元4世紀時,羅布泊水面超過20萬平方公里,20世紀初還有100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于塔里木河流域盲目過度開發利用水資源,導致20世紀60年代斷流,沒有水源的羅布泊成為一個死湖,70年代最終干涸,周邊胡楊林等植被迅速成片死亡,羅布泊很快與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連成一體,成為著名的生命禁區。
第二,濕地關乎自然生態平衡。濕地與森林、海洋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組成濕地生態系統的水、土壤和生物等要素之間,以及濕地生態系統與其他生態系統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物質和能量循環,共同維護著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發揮著多種生態功能。比如,由于濕地具有強大的維護生物多樣性功能,濕地被譽為“物種基因庫”,蘊藏著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許多海洋水生動物需要借助淡水濕地完成產卵并度過幼年期,許多遷徙鳥類依賴濕地完成其生命循環中的重要時段。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表明,我國濕地共分布有濕地植物4220種、脊椎動物2312種、魚類1763種,是名副其實的“生物超市”“物種搖籃”。
第三,濕地關乎淡水資源安全。濕地具有強大的蓄水功能。據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我國濕地維持著約2.7萬億立方米淡水,保存了全國96%的可利用淡水資源。濕地具有強大的調水功能,可調節在時空上分配不均的降水,減少水旱災害發生。近年來,我國洪澇災害頻發,雨洪資源大量流失,不是降雨量明顯增多了,而是由于森林和濕地調水的功能減弱了,盛雨的“水盆”變小了,有水留不住了。全國雨洪利用率不足10%,每年直接流入大海的水量達1.6萬億立方米,相當于全國6200億立方米用水量的2.6倍。濕地還具有強大的凈水功能。濕地像天然的過濾器,被廣泛譽為“地球之腎”,據研究,1平方米濕地可以處理1個人產生的廢水,全國濕地每年可凈化水154億噸。北京的試驗表明,劣五類水質流經濕地后,可凈化為三類以上水質。
第四,濕地關乎糧油食物供給。濕地是人類食物的重要來源。我國是淡水養殖大國,總產量居世界首位,2013年淡水養魚產量達2635萬噸,是人們獲得動物蛋白質的重要來源。濕地的調水蓄水功能在促進農田持續穩產高產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三江平原濕地不復存在,水稻生產將缺少旱可供、澇可蓄的濕地的保護,“東北糧倉”將難以保住。如果長江中下游濕地消失,江南魚米之鄉也將不復存在。
第五,濕地關乎應對氣候變化。占全球陸地總面積8.6%的濕地儲存的碳總量約為7700億噸,占陸地生態系統碳儲量的35%。我國沼澤濕地碳儲量達47億噸,僅若爾蓋濕地儲存的泥炭就高達19億噸,平均每公頃碳儲量約4130噸。同時,濕地既是碳匯,又是碳源,破壞1公頃若爾蓋那樣的濕地,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可達1.5萬噸。目前,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排在全球第一位,而且還沒有達到排放峰值,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國際國內壓力。加強濕地保護,充分發揮濕地的特殊作用,已經成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
濕地保護已成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長期以來,濕地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對濕地的圍墾、基建占用、污染、過度捕撈和采集、過度放牧等多種威脅仍然十分嚴重,已遠遠超出了濕地生態系統自身的承載能力,濕地生態系統已不堪重負。濕地面積萎縮、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衰退已經成為我國最嚴重的生態問題之一,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
第一,濕地嚴重萎縮。歷史上,我國濕地資源十分豐富,“八百里洞庭”等濕地盛景在史書上多有記載,但現在大多已經風光不再。洞庭湖面積曾達6000平方公里,現在只有2800平方公里。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北省面積在100公頃以上的湖泊又減少了477個,“千湖之省”正在消失。據統計,過去60多年,我國濱海濕地累計喪失119萬公頃,占全國濱海濕地總面積的50%。全國圍墾湖泊面積達130萬公頃以上,湖泊消失了1000多個,減少蓄水350億立方米。1990年到2000年,全國濕地減少500多萬公頃,近10年又減少近340萬公頃。黑龍江三江平原的自然濕地由解放初的500萬公頃減少到91萬公頃,減少了約82%。全國水利普查公報顯示,全國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由上世紀90年代的約5萬多條減少到現在的約2.3萬條,減少了一半以上。北京市的永定河,已斷流30多年,早就失去了飲用水源地的功能,目前每年還要人工補充1.3億立方米水,讓北京段恢復流水。有的專家說,如果永定河不斷流、不污染,也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就不需要了。北京的濕地從20世紀50年代的2568平方公里,退化到目前的526平方公里,永定河已經斷流30多年。河北95%以上的河流出現斷流,濕地面積大幅度萎縮。號稱“華北之腎”的著名濕地白洋淀,從20世紀60年代的近1000平方公里,萎縮到目前的200多平方公里。
第二,濕地嚴重破碎化。大規模的無序開發建設,造成濕地破碎化,許多濕地成為生態“孤島”,影響了整體功能的發揮,濕地的自我修復、自我調節能力明顯下降。長江中下游原有100多個通江湖泊,現在只剩下洞庭湖、鄱陽湖2個,導致河流、湖泊的防洪蓄洪能力大大降低,多次引發嚴重的洪澇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若爾蓋濕地是黃河重要的補水區,黃河在枯水期流經該區域后,流量增加近40%。自20世紀60年代起,為擴大草場面積,當地對泥炭沼澤進行了大規模開溝排水,僅若爾蓋縣就有約10萬公頃的沼澤地被排干水分,造成濕地碎片化,甚至嚴重沙化,降低了濕地涵養水源的功能,成為黃河水量減少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三,濕地功能嚴重退化。根據《201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我國十大流域中,黃河、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五大流域水質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有的流域污染比較嚴重,四至五類、劣五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20.9%和10.2%。調查顯示,全國2/3以上的湖泊受到氮、磷等物質的污染,10%的湖泊富營養化污染嚴重,富營養化面積擴大了60倍。黑龍江興凱湖國際重要濕地,每年約有7000噸化肥通過地表徑流入湖,湖泊不斷富營養化,近年來水質由二類以上降至四類,生態功能嚴重退化。在我國東南沿海,許多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已處于瀕危狀態。
第四,濕地物種減少。由于濕地破碎化和嚴重污染,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無論是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漢湖群等濕地集中連片分布的區域,還是小型河流和湖泊分布區域,隨著濕地的不斷消失和退化,歷史上“棒打狍子瓢舀魚”、“晚上歸來魚滿倉”的景象已難再現。兩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對比表明,僅從濕地鳥類資源變化情況看,全國記錄到的鳥類種類由271種減少到231種,有超過一半的鳥類種群數量明顯減少。分布于長江的白鰭豚已處于功能性滅絕狀態。洪湖濕地魚類由20世紀50年代的100多種減少到50多種。北京地區濕地魚類已由原來的80多種減少到不足10種。
切實承擔起保護和恢復濕地的歷史重任
根據國務院2008年批準的“三定”方案,國家林業局對內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全國濕地保護工作,對外負責組織、協調有關國際濕地公約的履約工作。近年來,我們制定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長期規劃和分階段實施規劃,建立完善了濕地補貼政策,投入從“十一五”期間年均3億元增加到2014年約20億元,出臺了第一部國家層面的濕地保護部門規章《濕地保護管理規定》,已有20個省份制定了省級濕地保護條例,我國濕地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國濕地面積達536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5.58%。其中,自然濕地4667萬公頃,占全國濕地的87.08%。全國有國際重要濕地46處、濕地自然保護區577個、濕地公園723個。全國濕地保護面積達2324萬公頃,濕地保護率為43.51%。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嚴格保護自然濕地,科學修復退化濕地,努力提升濕地保護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力爭到2020年,全國濕地保有量達到8億畝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
第一,完善濕地保護空間規劃。要根據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濕地保護長期規劃,制定有針對性的分階段實施規劃,并抓好規劃和投資落實。重點加強國際和國家重要濕地、濕地自然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以及濱海濕地、高原濕地、鳥類遷飛網絡和跨流域、跨區域濕地的保護與監管,全面提升濕地保護水平,不斷滿足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對濕地資源的多樣化需求。
第二,嚴守濕地紅線。目前,我國濕地率遠低于8.6%的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濕地0.6畝,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5,每年還減少約500萬畝濕地。如果這種狀況不盡快改變,我國濕地資源將會越來越少。《國家林業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劃定了全國濕地保有量不少于8億畝的濕地保護紅線。我們將把重點生態功能區、重要飲用水源地、鳥類遷飛路線等區域的濕地全部納入保護范圍,采取最嚴格的保護措施,著力保護其原生狀態,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要嚴厲打擊破壞濕地的行為,減少濕地盲目開墾和改造,確保濕地資源總量不減少。
第三,健全濕地保護制度。健全濕地保護公共投入政策,加大濕地保護投入力度。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濕地保護,建立多元投入機制,拓寬濕地保護資金來源。組織實施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濕地保護獎勵試點,推進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制度,調動相關利益群體保護濕地的積極性。加強協調溝通,爭取國家盡快出臺濕地保護條例,同時指導地方繼續加強濕地立法工作。研究建立濕地資源資產管理體制。健全誰破壞、誰付費、誰修復的制度,制定濕地生態系統損害鑒定評估辦法和損害賠償標準。建立濕地保護考核獎懲制度,把濕地保護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落實地方政府保護責任。
第四,實施濕地恢復重大工程。規劃實施一批新的國家濕地恢復工程。把擴大濕地面積作為濕地恢復的重點,積極推進退耕還濕、退田還湖,恢復沼澤、河流、湖泊等濕地的健康。科學修復濕地生態功能,把污染治理、有害生物防治和濕地恢復結合起來,工程建設中注意保護濕地原生狀態,防止自然濕地人工化。把濕地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基礎設施,建設海綿城市,鞏固并擴大城市濕地率,真正讓居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推進流域和區域濕地統一保護和修復,擴大京津平原等區域濕地面積。開展泥炭沼澤和紅樹林等濕地的恢復,增強濕地的儲碳固碳功能,減緩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爭取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動權,維護我國的核心利益,展示良好的國家形象。
積極恢復并擴大濕地面積,是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十三億國人共同的夢想。我們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統籌謀劃,抓住重點,完善制度,扎扎實實推進濕地恢復,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家園,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良好的生態條件。
我也說兩句 |
![]() 飄零雪 路過 幫 頂一下!!!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