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為“濕地與水——同生命,互相依”,旨在認識濕地對維持全球淡水儲量和水資源的重要貢獻,突出濕地和水之間“同生命、互相依”的關系,強調濕地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存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保護濕地的重要性。
下面讓我們通過一個視頻看看濕地與水的關系。
濕地譯自英文“wetland”,直譯就是潮濕的土地,簡單來說就是多水的地方。水是濕地的“血液”,是濕地形成、演化、消亡的關鍵,是濕地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濕地與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濕地,沒有濕地就沒有水。
濕地的水在哪兒?
濕地不僅是一個大水庫,還是水資源調節器,其之所以可以調節水量,是因為它像一塊大海綿,水不僅蓄積在濕地表面,更有大量的水藏在濕地內部,所以,一些濕地雖然沒有大面積的水面,但仍蓄積了大量的水分。
舉個例子
青藏高原上大片的森林濕地,覆蓋著廣袤的云冷杉林,在潮濕的林下,灌叢和蘚類生長的十分茂盛,森林濕地中看不見的水就蘊含在這些苔蘚層和濕潤的土壤中。此外,沼澤濕地雖然也看不到廣闊的水面,但一樣蘊含了大量的水分。沼澤濕地中生長了繁茂的植物,土層下根莖交織,殘體堆積,可以形成幾十厘米的草根層,這些草根層疏松多孔,具有很強的持水能力,能保持相當于本身干重3~15倍的水量。除了草根層,沼澤土壤也具有強大的持水能力,三江平原泥炭層的飽和持水量在500%~800%,最高的可以達到900%,也就是說,三江平原的泥炭層土壤全部孔隙充滿水時所保持的水量最高可以達到其干重時的9倍!
總的來說,濕地中的泥炭土、濕地植物和質地粘稠的不透水層具有極強的持水性,濕地的水就“藏”在這些組織中,使濕地具有巨大的蓄水能力,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漲水期儲存大量的降水,而后平緩均勻地把徑流放出,以削弱洪水對下游的危害,這個時候濕地就相當于天然大壩一樣,充分發揮了抗旱防洪的作用。
濕地本身的存在,對于保護水資源,促進水循環有重大意義。水離不開濕地,濕地更不能失去水的滋養。隨著全球水資源的進一步短缺,保護濕地就更加迫在眉睫,因此,我們呼吁:關注濕地,保護濕地,共建美好家園!
文字:《認識濕地》
視頻: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圖片:蒼海濕地公園管理處
編輯:覃月健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