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按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安排部署,張掖黑河濕地正式啟動 2025 年越冬水鳥同步調查工作。此次調查任務,由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張掖市野生動植物資源管理局以及甘州區、臨澤縣、高臺縣、山丹縣濕地局(站)協同開展,共抽調 27 人,組建了 5 個現場調查組,對張掖黑河濕地 4 個監測分區的 67 處監測樣點與樣線進行了同步調查。
調查嚴格遵循《全國越冬水鳥同步監測技術方案》相關要求,結合張掖黑河濕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水鳥分布規律以及過往調查經驗,科學合理地規劃了樣點與樣線布局。這些點廣泛分布于濕地的各個區域,涵蓋了河道、灘涂、蘆葦蕩等多種典型的水鳥棲息地,確保了調查能夠覆蓋水鳥的主要活動范圍。
調查過程中,工作人員憑借在前期培訓中積累的鳥類識別技能,從形態特征、羽毛顏色到行為習性等方面全方位觀察、判斷其所屬種類,詳實記錄每種水鳥的數量及可能影響水鳥生存的各類因素。
此次越冬水鳥同步調查收獲頗豐,共監測到越冬水鳥 5 目 5 科 19 種,總計 36015 只。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備受矚目,大天鵝數量為 860 只,斑頭秋沙鴨 48 只,小天鵝 5 只 。大天鵝作為大型水禽,對棲息環境要求苛刻,其在保護區內擁有如此數量,充分彰顯了張掖黑河濕地生態環境的優良與穩定。除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外,常見水鳥以雁鴨類為主,其中赤麻鴨種群數量最大,達24514 只,占調查水鳥總數的 68.1%。這些水鳥在濕地淺灘、蘆葦蕩等不同區域棲息、覓食,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圖景。此外,此次調查還監測到白尾海雕 25 只、蒼鷹 1 只、紅隼 1 只。這些猛禽處于生態系統的高端,一定程度上表明張掖黑河濕地生態系統的質量。
通過精準掌握濕地水鳥的群落動態,分析生態系統的變化趨勢,可以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濕地水鳥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種類和數量的穩定性,直接反映了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程度,充分展示了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同時,這些調查數據為張掖黑河濕地的科學管理與規劃提供了重要指導,管理部門可依據水鳥的分布和棲息地狀況,有針對性地制定保護措施,如優化棲息地環境、加強對人類活動的管控等,從而實現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