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中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專家研討會在盤錦市舉辦。大會邀請了政府機構代表、專家學者、行業協會和媒體等,通過主旨演講、主題討論、野外考察學習等方式,探討如何推動我國候鳥遷飛通道的協同保護工作,為更好的構建中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提供科學支撐。
2022年11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簡稱COP14大會)勝利閉幕,作為COP14大會東道國活動之一,全球遷飛區水鳥及棲息地保護論壇成功舉辦,并倡議構建“中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
為研討“中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的戰略、意義及相關行動計劃等,在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野生動植物保護司指導下,由國家林草局林草調查規劃院主辦,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家林草局野生動物保護監測中心等單位協辦的“中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專家研討會”在盤錦召開。
在主旨演講環節,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雷光春、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正旺、北京大學研究員華方圓、盤錦市林業和濕地保護管理局局長侯軍,就候鳥遷飛通道關鍵水鳥及棲息地保護重要進展、經驗和典型案例、協同保護策略等做了主旨報告;在主題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學者討論了實現中國候鳥遷飛通道協同保護的具體措施和關鍵科學問題,其中包括全球濱海論壇期間“遷徙物種保護的濱海協同主題論壇”的具體籌備安排;野外實踐安排在遼河口保護區及周邊,走訪了解黑嘴鷗生存環境植被與水位管理、鸻鷸類水鳥高潮位停歇地修復技術試點、水鳥友好型水稻耕作技術示范等。另外,通過此次會議,確定了“中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網絡專家組成員”,并授予專家聘書。
據介紹,目前全球共有9條候鳥遷飛通道,途經中國的有4條,從東至西分別是西太平洋候鳥遷飛通道、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中亞候鳥遷飛通道和西亞-東非候鳥遷飛通道。其中,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是全世界范圍最大的候鳥遷飛通道,涉及22個國家,每年有約210種近5000萬只水鳥在該遷飛通道遷徙。
在中國候鳥遷飛通道中,盤錦占據重要地位。這里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濱海蘆葦沼澤濕地,處于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每年遷徙停歇或繁殖的水鳥超過100萬只,是全球黑嘴鷗最大種群的繁殖地,丹頂鶴南北遷徙的重要停歇地、自然越冬的最北限。2005年被《國際濕地公約》指定為國際重要濕地;2022年盤錦成功入選“國際濕地城市”,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上授牌。目前,以盤錦濕地為主體的遼河口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盤錦濕地也是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點位之一。(圖片由記者劉立杉攝)
來源:北國·遼寧日報
編輯:符曉
審核:黃潔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