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70余只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成群出現在廣東海豐鳥類省級自然保護區,這是汕尾自2023年1月在陸豐縣記錄到179只東方白鸛以來,第二次監測到百只以上的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是鸛形目鸛科的大型涉禽,棲息于開闊的沼澤、湖泊和潮濕草地,主要捕食魚類、蛙類、爬行類動物和昆蟲,也捕食小型嚙齒類動物,全球種群數量少于4000只,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為冬候鳥,夏天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內蒙古以及日本、朝鮮等地,冬天遷徙到華東、華南區域,主要集中在江西鄱陽湖、江蘇揚州等地。
據悉,廣東首次觀測到東方白鸛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曾在珠海有記錄。近年來,東方白鸛持續在廣東廣州、深圳、東莞、江門、茂名等多地露面,如廣州南沙濕地最多曾觀測到49只東方白鸛“同框”;東莞松山湖曾記錄到40余只東方白鸛休憩覓食;廣東茂名日前記錄到17只……
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張強表示,棲息地的環境質量、食物資源的豐富程度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水鳥遷徙地點的選擇,東方白鸛成群現身廣東,是我省持之以恒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加大濕地濕地保護力度,促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重要展現。
廣東是全球候鳥遷飛的重要通道,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都會迎來大批越冬候鳥。據統計,廣東全省歷史記錄有野生鳥類584種,其中具有遷徙屬性鳥類412種,占70.5%,包括中華秋沙鴨、黑臉琵鷺、白鶴、東方白鸛等23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長期以來,廣東圍繞遷徙候鳥保護,多措并舉加大對省內候鳥遷徙路線重要節點的保護和修復,推動完善候鳥保護網絡。最新修訂的《廣東省濕地保護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2023年11月,廣東省林業局正式印發《廣東省候鳥及遷徙通道保護行動計劃(2023-2035年)》,部署開展候鳥資源調查、監測和評估、珍稀瀕危候鳥專項保護等10項重點行動。
接下來,廣東將強化候鳥保護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候鳥資源、空間分布與棲息地生境質量信息系統調查監測。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濕地保護體系、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和候鳥遷徙通道的建設,著力打造適宜候鳥棲息的良好生境。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充分發揮各地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斬斷違法交易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利益鏈條。全面加強候鳥等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網格化管護巡護,持續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