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石柱段濕地保護區位于重慶石柱縣西沱鎮長江岸邊,地處三峽庫區腹地,以長江一級支流水磨溪流域為核心,又名“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2.2萬畝。記者近日調查發現,這一具有重大保護價值的保護區設立于2009年,如今卻有近四分之一被石柱縣推平建設工業園,珍貴的濕地生態遭到毀滅性破壞。這個耗資巨大、用自然保護區換來的工業園,并未產生想象中的收益,多年來僅有3家企業入駐。(據《新華每日電訊》5月4日報道)
灰褐色的大工地與長江及綠色的群山形成鮮明對比,猶如一塊巨大的傷疤,把濕地自然保護區破壞得面目全非。毀了綠水青山又沒換來金山銀山,實在令人痛心,讓人感慨。
“毀濕地造工業園”暴露出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淡薄——不能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為了眼前利益而漠視生態環境建設,甚至片面理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
同時,此事還暴露出發展眼光的局限、發展思路的狹隘。石柱縣地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武陵山區生物多樣性與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7.4%,特色農產品、自然康養等生態資源豐富,走生態綠色發展道路具有優勢。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所在的西沱鎮,是長江上游歷史文化悠久的古鎮,又與三峽庫區著名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寶寨隔江相望。保護好這塊珍貴的濕地,發掘好歷史文化,完全有條件發展高質量的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可據當地一些干部透露,前些年縣里對如何保護和利用生態資源重視不夠,只是一心要上工業項目,建園區搞工業。此前在縣城周邊搞了工業園,效果一般。為了進一步擴大園區規模,于是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搞開發,在長江邊上建工業園,結果由于物流不方便、鄰近的地方條件更好等原因,盲目上馬的這一園區滿目蕭條。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缺乏、發展思路的局限,與綠色發展的理念、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格格不入,最終只能損害生存的依托與發展的根基。石柱縣的做法提供了新的反面教材,為更多的地方敲響了警鐘。
前不久,人民日報連續報道了浙江湖州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河北日報也曾報道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的典型經驗,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表明,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不是“零和博弈”,那種認為發展不可避免會破壞生態環境的論調是錯誤的,那種執迷于舊有發展模式、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是極為有害的。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漸成共識的大背景下,石柱縣依然“毀濕地造工業園”;面對上級環保部門的整改要求,仍在加緊建設和招商引資,并試圖通過調整保護區規劃讓“生米煮成熟飯”……所有這些,都說明陳舊的發展理念在一些地方、一些人那里是何等根深蒂固。
濕地上的工業園只是表征,落后的理念、陳舊的思路才是病根;病根不除,“毀濕地造工業園”之痛難消。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