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26日是“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關于紅樹林保護、海洋環境保護,你的了解有多少,我們又能夠做什么?一起往下看看吧~
1.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
“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在每年的7月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于2015年將每年的7月26日設定為國際紅樹林生態系統日,旨在提高人們對這一“獨一無二、特殊和脆弱的生態系統”的認識,并鼓勵尋找可持續管理、保護和使用紅樹林的解決方案。
紅樹林(Mangrove)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濕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美譽,也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棲息地,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場所。中國紅樹植物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區。
然而,紅樹林的消失速度比全球森林總損耗速度快3-5倍,這帶來了嚴重的生態和社會經濟影響。 最新估計表明,紅樹林覆蓋率在過去的40年中減少了一半。
其中,海洋垃圾污染對紅樹林和海洋環境都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2.海洋垃圾污染
①什么是海洋垃圾?
我國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對海洋垃圾進行定義:海洋垃圾是指在海洋和海灘環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經加工的被丟棄的固體物質,包括故意棄置于海洋和海灘的已使用過的物體,由河流、污水、暴風雨或大風直接攜帶入海的物體,惡劣天氣條件下意外遺失的漁具、貨物等
②海洋垃圾從何而來?
根據國家海洋局生態環境保護司對海洋垃圾的定義,海洋垃圾主要有兩個來源:海上和陸上。
海上垃圾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海上人員在船上生活時所產生的各類生活垃圾不經處理而隨意丟棄入海,以及更新老舊捕撈用具時產生的各類丟棄物,此外在近海區域開展的各種海上開發活動也是海上垃圾的來源之一,近海石油和天然氣平臺及井臺設施也會將垃圾帶入海洋。
陸上垃圾包括通過地表徑流進入海洋的垃圾(垃圾是通過河流、市政排水系統和污水輸入到海洋環境中),還包括海灘游客丟棄的物品和被風吹入海洋中的垃圾。
③海洋垃圾的危害
海洋垃圾對于海洋生物是致命性的危害,不僅會造成視覺污染,還會造成水體污染,造成水質惡化,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例如海洋中最大的塑料垃圾是廢棄的魚網,它們有的長達幾英里,被漁民們稱為“鬼網”。在洋流的作用下,這些魚網絞在一起,成為海洋哺乳動物的“死亡陷阱”,它們每年都會纏住和淹死數千只海豹、海獅和海豚等。其他海洋生物則容易把一些塑料制品誤當食物吞下,例如海龜就特別喜歡吃酷似水母的塑料袋。塑料制品在動物體內無法消化和分解,誤食后會引起胃部不適、行動異常、生育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死亡,海洋生物的死亡最終導致海洋生態系統被打亂。
④我國海洋垃圾污染狀況
《2021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拖網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580個/km2,塑料類垃圾占比達92.9%,主要為塑料繩、塑料碎片、泡沫和塑料袋等。海灘垃圾平均個數為15.48萬個/km2,塑料類垃圾占比75.9%,主要為香煙過濾嘴、泡沫、塑料碎片、塑料繩和包裝類塑料制品等。與國際同類調查結果相比,我國海洋垃圾污染整體處于中低水平。雖然我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整體有所改善,但仍處在污染排放和環境風險的高峰期,我國局部沿海地區仍存在海洋垃圾污染突出問題,濱海區域塑料垃圾污染的嚴峻形勢尚未根本解決。從監測結果來看,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在濱海旅游休閑娛樂區、農漁業區、港口航運區及鄰近海域的排放量較大。從調查情況來看,部分沿海城市的農村生活垃圾、漁業垃圾等固體廢物因管理不當進入海洋,濱海農村、入海河流、水產養殖區、漁港和濱海旅游區的塑料垃圾污染問題比較突出,部分海灣和海灘存在“垃圾繞岸”和“垃圾漫灘”現象,嚴重影響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和公眾親海體驗。
3.我們做了什么
面對如此嚴峻的海洋垃圾污染,學院紅樹林生態考察隊也加入到保護海洋生態的大隊伍中來,除了積極開展海洋生態保護科普工作之外,考察隊中有條件的隊員還積極參與到當地的海洋垃圾回收工作中來。
在7月26日的“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中,隊伍中作為湛江市本地人的冼粵海同學冒著酷暑,于湛江市坡頭區南三島的紅樹林海岸撿拾海洋垃圾,并將其撿拾的垃圾交置廢品回收站,將撿廢品的勞動所得用于隊伍開展科普活動的經費,成功實現了資源的再利用,為資源回收利用以及海洋生態保護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粵海同學在撿拾垃圾的過程中發現,該地區的海洋垃圾主要以塑料制品為主,垃圾多被海浪拍到沙灘上或者擱淺在紅樹林植物枝丫間,許多垃圾明顯就是海邊游客或者漁民的生活垃圾,比如礦泉水瓶、破爛漁網、白色泡沫等。粵海同學在撿拾垃圾過程中將散落在堤岸的廢棄的白色泡沫箱及裝蝦料的白色塑料袋用作收集塑料瓶的容器,實現廢物再利用的效果。
由此可見,島內海洋保護工作與宣傳工作仍存在一定不足,部分居民缺乏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將垃圾堆積在海岸帶、傾倒至海洋中,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較大影響。本次海洋垃圾回收活動對南三島地區海洋環境保護貢獻了一份青年之力。
4.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在我黨的領導下,有關部門積極開展海洋環境保護工作,我國的海洋污染防治有了較大的進展,海洋垃圾污染情況也得到了較大的緩解和改善。
海洋覆蓋了地球超過70%的面積,是人類共同的“藍色家園”。為了保護紅樹林生態,改善海洋環境,守護好我們共同的“藍色家園 ”。我們能點什么呢?
①去海邊旅行或者作業時,記得回收你所產生的垃圾;
②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③生活中不隨手亂丟垃圾,做好垃圾分類;
④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選擇可重復利用或易回收的產品,如自帶餐具、拒絕購物袋;
⑤停止使用含有塑料微珠的個人護理品和清潔用品;
⑥盡可能選擇天然纖維材料的衣物,特別是需要經常洗滌的物品(常見塑料聚合物——PP聚丙烯,PE聚乙烯,PET聚對苯二甲乙酸二醇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⑦向家人和朋友宣傳海洋緩解保護知識;
⑧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
這些看似是我們生活中微不足道的行動,累積起來,為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匯聚起巨大的力量。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共同守護好星球上這一廣闊的蔚藍!
隊伍名片
隊伍名稱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湛江紅樹林生態考察隊
實踐時間
2022年7月-2022年8月
實踐內容
湛江紅樹林生態考察隊是一支專業調研型社會實踐隊伍,已在廣東省雷州九龍山濕地公園開展了四年的實踐活動,調研活動包括但不限于“生態修復”、“旅游規劃”和“生態旅游”等一系列課題。
圖片 | 學習強國 百度百科 冼粵海
文字 | 農小敏 朱婭潤
執行編輯 | 唐雨萱 羅洢雯
初審 | 郭程軒
復審 | 江涌芝
終審 | 劉小紅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