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自2013年啟動至今,圍繞推進濕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增強保護地網絡的管理有效性以及開展項目點層面的保護管理示范等主題開展了多層面、多角度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效。
在項目實施期間,新增保護地面積為111.85萬公頃,其中包括106.4萬公頃濕地類型保護地。支持黑龍江多布庫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替代生計活動,引導保護區內兩個養殖戶遷出保護區,轉而從事養蜂和畜牧生產活動,使他們在保護區內的耕地實現退耕還濕,還促使其年新增收入1萬余元,增強了其他種植戶參與退耕還濕的主觀意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有超過1500人次接受項目培訓,超額完成了項目預期的300人次的目標,女性占比約為20%。項目累計為兩個項目示范點采購35萬美元的監測、巡護及辦公設備,提高了項目示范點監測、巡護能力。將12個保護地的管理有效性(METT)得分從基線水平的44%提升至55%以上。將大興安嶺內蒙古和黑龍江兩林管局的能力評估記分卡的得分分別從41%和49%的基線提升至超過60%的目標值。
項目推動建立了大興安嶺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跨省區協調機制,兩省區共同組建了大興安嶺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極大地推動了濕地保護和修復工作在兩省區的主流化,促進了濕地保護工作經驗成果的共享,為跨省區保護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模式和借鑒經驗。
2016年6月, 第三次項目指導委員會暨首次大興安嶺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在內蒙古根河市召開
道路阻隔了水系溝通,引起一側濕地因缺水而發生退化。通過修建涵洞,重建道路兩側水文聯系,使退化濕地恢復生機。
項目支持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性的濕地保護管理活動,包括評估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建立跨省區生物多樣性動態監測體系,開發濕地保護管理信息系統,在示范點制定并實施物種保護與棲息地恢復計劃、完善社區共管機制、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推行替代生計,促進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2016年5月,建立和運行大興安嶺示范區生態監測系統蕃季培訓在加格達奇舉辦
野外監測活動
項目開展的社區替代生計探索,促使生活在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內的鄂溫克人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他們依托森林和濕地開展生態旅游,發展馴鹿觀光旅游產業,銷售各種傳統手工藝品,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項目還支持挖掘和傳承鄂溫克人的傳統文化,激勵他們更自發、主動地參與到生態保護中來。
2018年6月,大興安嶺項目成果發布會在根河召開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