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個
“國際紅樹林中心”落地深圳
瑞士日內瓦時間11月12日下午5時43分(北京時間11月13日凌晨00時43分),隨著大會主持人手起槌落,《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正式通過關于“國際紅樹林中心”決議草案。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內響起一片掌聲。
決議草案提出,歡迎中國和其他有意愿的國家共同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的提案,將保護、修復、合理利用紅樹林和濱海藍碳生態系統作為其工作重點。決議鼓勵所有感興趣的締約方、NGO、社會組織,以開放、包容、透明的方式自愿參與中心的建立和運作,鼓勵中心與全球其他紅樹林機制緊密合作、互相支持。
(圖源:紅樹林基金會)
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珍愛濕地 守護未來 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的致辭,提出“中國將推動國際交流合作,保護4條途經中國的候鳥遷飛通道,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支持舉辦全球濱海論壇會議。”
11月8日,深圳市委常委會召開的會議指出,要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國際紅樹林中心”籌建工作,全面加強生態保護治理國際交流合作,打造好這張新的城市“生態名片”。
國際濕地公約科技委員會主席、深圳紅樹林基金會理事長雷光春表示,本屆大會上,中國政府提出要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這對全球的紅樹林保護修復、科學研究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紅樹林是全球瀕危濕地生態系統,是整個熱帶、亞熱帶地區和寒帶地區的一條生命線,關乎國土生產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很多鳥類魚類等生物都依賴紅樹林生存。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也體現了中國在參與全球治理、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中的大國擔當。
據悉,《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5日至13日在中國湖北武漢主會場和瑞士日內瓦分會場同步舉辦。在深圳設立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也是此次大會的主要成果之一。
(圖源: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作為深圳“市樹”的紅樹,是濕地重要物種之一,也是深圳精神的文化象征。全市現有紅樹林約213.62公頃,主要分布在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內。深圳紅樹林濕地博物館(中國紅樹林博物館)是國家林草局與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設的國家級博物館。
在這里
人們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常年珍視并保護著紅樹林濕地
給數以十萬計的候鳥
留下彌足珍貴的國際遷徙通道
蒼穹巨靈
紅樹林
運營方丨晶報
編輯丨李霞
核稿人丨石俊慧
審核人丨胡柳柳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