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不止一次提到過,世界現有多少種鶴類。你還記得嗎?殊不知這優雅多姿的15種鶴中,大多都處于瀕危的狀態。
人們正為了鶴類的保護努力著——上個世紀80年代,在中國就掀起了研究和保護鶴類的熱潮。
蓑羽鶴和寶寶@ICF
拯救生物多樣性有很多手段,其中最為有效的莫過于就地保護。
而對物種和生態系統而言,就地保護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當屬建立自然保護區。
大家平時耳熟能詳的“自然保護區”,里面有哪些門道?
說一個冷知識!
要建立一個自然保護區,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要建在哪里!哈哈,開個玩笑啦。不過,這個過程卻確實需要很多人付出很多的努力。
在中國分布的鶴類都是候鳥,隨著觀察研究的深入,人們終于逐漸摸清了它們的主要繁殖地、越冬地和遷徙途中的停歇地。大致情況如下:
丹頂鶴西部種群的繁殖地在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越冬主要在江蘇鹽城保護區和山東黃河三角洲保護區;
白枕鶴西部種群的繁殖地大致與丹頂鶴相似,略微偏西集中于蒙古東部,越冬地集中在鄱陽湖;
白頭鶴的繁殖地在俄羅斯的東西伯利亞,越冬地大部分在日本,在我國主要在長江中下游越冬;
白鶴東部種群的繁殖地在西伯利亞東北部,越冬地主要在鄱陽湖,遷徙時途徑莫莫格、圖牧吉、黃河三角洲等自然保護區;
灰鶴分布較廣,在歐亞大陸北部繁殖,主要在中國東部、南部以及印度中部和東部越冬;
蓑羽鶴繁殖地主要在哈薩克斯坦、蒙古,以及中國內蒙古與新疆北部等地,越冬地主要在印度;
黑頸鶴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越冬地主要在西藏一江三河流域和云南東北部和西北部以及貴州草海。
沙丘鶴在我國屬于迷鳥,沒有大量分布;
赤頸鶴曾在我國云南有分布,但近30年沒有野外種群記錄。
說起鶴類的保護區,就要從1979年說起,因為那一年中國建立了第一個以保護鶴類為主的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經過80-90年代中國保護事業的迅速發展,以及無數人不懈的共同努力,如今,以保護鶴類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已經有70多處,它們分布在24個省和直轄市,總面積約超過4000萬公頃!
這些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鶴類繁殖、遷徙和越冬的重要棲息地。
丹頂鶴
當然,建立保護區不僅僅是簡單的劃定范圍就可以了,對自然保護區的環境生態保護和修復也同樣非常非常的重要。
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其實很多自然保護區在劃定之前,其生態環境就已經遭到了破壞——大面積的開發圍墾沼澤和湖灘,讓鶴類生活的濕地面積大量縮小、破碎、退化甚至消失;養殖和捕撈魚蝦,水生植被退化,亂捕濫獵……而且即便自然保護區建立起來,這些威脅因素也不能完全消除——鶴類保護,依舊任重而道遠。
蓑羽鶴@ICF
除了前面提到的人為因素,氣候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脅著鶴類的棲息地。近些年受極端天氣影響,我國東北部的沼澤退化、濕地面積減少,這些也影響著鶴類的棲息和繁衍。
又如在長江中下游,近年來頻繁出現極端高水位,嚴重影響湖泊濕地的沉水和洲灘植物的生長,進而影響著越冬鶴類的食物來源。
而面對干旱條件,有些自然保護區,如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采取了人工給水的措施,以緩解濕地的缺水干旱情況。
沙丘鶴@ICF
鶴類處在濕地生態鏈的頂端,也是反應濕地生態環境的重要指示物種。
在大自然奇妙的濕地中,藻類、水草等植物構成了濕地初級生產者,它們滋養了魚蝦等二級消費者;初級生產者和二級消費者又給鶴等鳥類提供了食物;動物們的殘體與排泄物經過細菌分解,成為初級生產者的肥料……假如濕地沒有了鶴類,生態鏈頂端就少了一部分,生態平衡就容易被打破。
所以,保護鶴類和它們的棲息地,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生存環境!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