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包歷史上就是黑頸鶴的越冬棲息地,當地群眾將黑頸鶴視為“神鳥”,有自覺保護黑頸鶴的傳統習慣。1988年12月4日,云南大學王紫江、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所仇國新等專家在大山包考察時,確認每年到大山包越冬的大型候鳥(當地俗稱雁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
1990年1月5日,縣級昭通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保護大山包鄉內黑頸鶴的布告》,成立縣級自然保護區。
1994年3月3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3年1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大山包保護區晉升為“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市政府批準建立副處級保護區管理局,委托昭陽區人民政府管理,屬于公益性參公管理事業單位,負責黑頸鶴及大山包濕地的保護管理。
2004年12月,國際濕地公約秘書局批準,大山包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編號為“第1435號”。
2005年10月31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為“中國黑頸鶴之鄉”。2005年7月,保護區成為東北亞鶴類網絡成員單位之一。
2008年,大山包加入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團體會員單位。
2008年9月25日,云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根據2018年5月30日云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云南省昭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的決定》(修正),大山包走上了一區一法,依法管理的歷史軌道。
2009年,大山包加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野生動物監測站。
2011年12月,在人民日報和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舉辦的最美濕地評選中,大山包濕地評選為六塊“中國最美濕地”之一。
2012年12月,大山包加入長江濕地保護網絡成員。
2013年11月,經云南省科技廳批準,大山包成為第九批“云南省省級科學普及教育基地”。
2016年,大山包保護區管理局升格為正處級事業單位,更名為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2021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同啟動了“UNDP-GEF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路線中國候鳥保護網絡建設項目”(簡稱“UNDP-GEF遷飛保護網絡項目”)。該項目是全球環境基金(GEF)支持我國以濕地保護和候鳥保護為主的國際合作項目,示范點涵蓋遼寧、山東、上海和云南的四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列入GEF項目示范保護區。
2024年被阿拉善SEE東海項目中心授予“候鳥遷飛通道清潔濕地守護伙伴。”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