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東寨港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漲潮時,紅樹林的樹根樹干均被潮水淹沒,只露出翠綠的樹冠弄波戲浪。遠遠望去,像是浮動在水云間的一片壯觀的“海上森林”。退潮后,紅樹林的根部和枝干就裸露出來,縱橫交錯。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簡稱東寨港保護區)位于海南省東北部,即瓊山縣的三江、演豐和文昌縣的鋪前、羅豆的交界處。按功能劃為核心區面積 1635hm2,緩沖區 1167.1hm2,實驗區 535.6hm2。保護區內有紅樹林2180hm2,其中紅樹林旅游區 135hm2。保護區類型為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型,主要保護對象是以紅樹林為主的北熱帶邊緣河口港灣和海岸灘涂生態系統及越冬鳥類棲息地。保護區屬濱海濕地,主要濕地類型包括永久性淺海水域、潮間帶森林濕地和灘涂,符合《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指定標準的 1、3。1980年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1986 年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 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
全世界紅樹植物有 25 科 30 屬 84 種,東寨港紅樹就有 16 科 32 種 (8 種為海南獨有 ),占世界的 40%,占中國紅樹林植物種類的 90% 以上,其中水椰、紅橄李、海南海桑、卵葉海桑、擬海桑、木果楝、正紅樹、尖葉鹵蕨為珍貴樹種。東寨港保護區內有大型底棲動物 92 種;鳥類 159 種;魚類 57 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有黃嘴白鷺、黑臉琵鷺、白琵鷺和黑嘴鷗等 16 種;列為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的有 35 種 ( 名錄共有81種), 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的有75種。
保護區已經成為許多國際性遷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連接不同生物區界鳥類的重要區域。據歷史記載,東寨港原是陸地,其中僅有一條約3m寬的淺溝,人們來往可涉水而過。在300 多年前 (1605 年 ),發生瓊州大地震,沉沒了72個村莊,陸陷成海,形成了如今的東寨港。如今大退潮,在部分地區可見遺存的水井、臼椿、牌坊、石橋等,人稱“海底村莊” 。在沉沒的村莊中有一個東寨村,因此,此地稱東寨港。東寨港海岸線曲折多彎,海灣開闊,形狀似漏斗,灘面緩平,微呈階梯狀,有許多曲折迂回的潮水溝分布其間。漲潮時溝內充滿水流,灘面被淹沒;退潮時,灘面裸露,形成分割破碎的沼澤灘面。紅樹林就分布在海岸淺灘上。東寨港保護區東有馬陵溝、演洲河,南有三江河,西有演豐東、西河,北有塔市桃蘭溪,此外還有若干短小河道流經保護區入海。地面嚴重沖刷,大量細粒、有機質碎屑被帶入灣內,堆積盛行,淺灘廣布,日益淤泥沼澤化,水淺風穩、浪靜,為紅樹林生長、繁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東寨港保護區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1700mm,雨季多臺風,年平均氣溫23.8℃ (7月份平均 28.4℃,1 月份平均 17.1℃ )。海岸地區是微咸沼澤地,海灣水深一般在 4 m內,潮高 1.5 ~ 2.0m。海水含氯量平均為 2.19%。海水溫度平均 24.5℃。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